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争做时代大先生】杨奇彪

杨奇彪,男,汉族,1985年9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委员、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始终秉持“以研促教、以赛育人”理念,将激光加工领域的前沿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培养了一批兼具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机械人才。主讲《智能制造技术》、《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等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主持教研项目4项,主编教材2部。指导学生获国家及省级奖10余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主持和参与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他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带领团队与多家企业合作攻克技术难题,曾获湖北省职工创业创新优秀奖。他坚守教育初心,以“匠心”雕琢学生成长,以“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是学生心中“亦师亦友的引路人”。

匠心育桃李    创新铸栋梁


从实验室到三尺讲台,从科研攻坚到育人深耕,他以激光的“精准”雕琢学术之峰,以工匠精神的“执着”点亮学子前程。十三载春秋,他用创新与坚守,在智能制造领域书写了一名普通高校教师的时代答卷。

——记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杨奇彪

以研促教:打造“硬核”课堂

杨奇彪常说:“没有科研深度的课堂,就像无源之水。”作为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了“理论-实验-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智能制造技术》课堂上,他通过激光加工案例演示纳米级表面改性的神奇效果,用“高能脉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中,他引入自主研发的梯度润湿性刀具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改变制造”的力量。

杨奇彪深耕科研与人才培养十余载,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二十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其独创的"十易其稿"论文指导模式成效显著—每篇研究生学术论文均经其逐字逐句批阅十余次,通过反复打磨既提升论文质量,更系统培育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学术规范。受益于该培养体系,其指导的研究生中多人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所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多就职于华工激光、大族激光、中钞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显著的产学研人才输送效应。研究生卞若男如此评价:"杨导营造的科研氛围张弛有度,其独具匠心的阶梯式培养常带来柳暗花明的学术惊喜。"

以赛育人:点燃创新火种

杨奇彪践行"以赛促创"教育理念,将学科竞赛打造为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场域。其主导创建的"IE·智创实验室"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起"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双轮驱动的协同育人平台。该实验室2020年建基至今,已成功获批西门子全球Campus-Hub校园学习中心认证,形成"基础实训-项目孵化-赛事锤炼"三阶递进培养体系。累计指导学生斩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奖项50余项。通过"以赛导学、以赛强技"的持续深耕,实验室已培育出大批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工业工程优化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形成了教学改革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的双创教育范式。近年来,他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毕业生陈中培回忆:“杨老师总说‘失败是创新的常态’,他的韧劲教会我们如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攻坚克难:服务国家需求

“科研要顶天立地,既要追前沿,也要解难题。”杨奇彪主持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XXX刻蚀装备工程”,突破国外超快激光精密加工卡脖子技术,成果应用于航空领域,填补了我国在复合材料激光加工装备的空白。

针对飞机制造、维修及使用过程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杨奇彪团队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智能化激光清洗装备”,突破了国外光场调控技术对军工领域的封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的社会担当。

薪火相传:筑造人才高地

作为系主任,杨奇彪牵头申报教育部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工业工程专业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他倡导“导师-研究生-本科生”传帮带机制,组建跨学科科研小组,让本科生提前参与科研项目。硕士研究生吕直怀在他的指导下成功发表SCI论文2篇,获奖学金后坦言:“杨老师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科研的信心。”

作为湖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的连续五年入选者,杨奇彪始终扎根基层科研一线,率研究生团队深入黄冈红安县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长期驻点指导,他带领团队为红安江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攻克多项技术瓶颈,同时构建起"实战育人"新模式,在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难题的过程中锤炼研究生创新能力。

初心如磐:师者大爱无声

在学生眼中,杨奇彪是“严师”,更是“暖师”。他长期担任班导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为学业困难的学生定制辅导计划,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一名曾因基础薄弱而迷茫的学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成绩突飞猛进,最终在省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毕业时,这名学生动情地说:“杨老师用行动告诉我,只要脚踏实地,平凡也能绽放光彩。”十三年来,他始终坚守教育一线,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他答:“教师的最大幸福,是看到学生超越自己,成为国之栋梁。”

杨奇彪以激光的“精准”为刃,激发出智能制造领域的希望之光;以科研匠心的“专注”为炬,照亮莘莘学子的求知之路。他既是前沿科技的探索者,亦是立德树人的践行者——在实验室与讲台之间架起创新的桥梁,将“国之重器”的锻造使命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实验、每一项课题。他以匠心熔铸师魂,以创新拓路未来,在“中国智造”的宏大叙事中,诠释着普通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本色。那些被科技点亮的青春,那些因坚守而绽放的理想,终将汇成时代长河中的璀璨星辰,见证一位师者以赤诚之心书写的教育史诗。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获取最新动态

Copyright 2020©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版权所有